数据迁移的套路

栏目: IT技术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随着业务的发展,存储也会经常性的需要迁移。以下场景是我们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这些场景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虽然细节的方案有不同之处,但是也会有一些共同之处。数据迁移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

数据迁移的类型

随着业务的发展,存储也会经常性的需要迁移。以下场景是我们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

  1. 业务、团队在快速扩张,需要适当时机进行微服务的拆分,需要独立的数据库,将数据从源数据库迁移到新的数据库

  2. 单表的记录数比较大,需要进行分库分表。需要将老表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分表中。

  3. 存储选型不对,比如关系型数据库的相互迁移, PG, MySQL,Oracle的相互迁移。NoSQL的Mongo,Cassandra,Hbase的相互迁移。

  4. 机房的迁移,自建机房到云的相互迁移

这些场景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虽然细节的方案有不同之处,但是也会有一些共同之处。

数据迁移的方案

数据迁移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 数据迁移的套路 因为我们的数据不是静态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写个job迁移就好了。需要确保一些迁移上的标准

标准

数据一致性迁移完数据不能丢记录,单条记录的数据不能缺字段。

不停机数据在不断的写入,不能为了阻止写入,而不允许数据写入,需要保证业务写入的可用性。

迁移过程可中断、可回滚这点要求很高,是确保数据万无一失的策略。在迁移数据的各个阶段发现有问题,都可以回滚到原来的库,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迁移方案

数据迁移的套路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一般采用双写策略。也就是写两份,既往老的写,也往新的写。

  1. 收敛读写 读写的入口越多,后续需要进行开关切换的地方就越多,就越容易出错,所以要尽可能的先将所有的读写入口都收敛到一个地方

  2. 双写 将增量的数据同时写入到两个存储系统。确保新的写入代码没问题。双写以写入老的为准,老的写入成功代表操作成功了,写入新的失败了需要记录失败日志,分析为何失败,进行修正和补偿

  3. 将老的存量数据迁移过来 老的存量数据迁移就是通过遍历id,写入新的存储。具体的方案有很多。可以使用同步工具,比如binlog +flink来处理。数据量比较少的就直接遍历就行。

  4. 数据校验 数据的一致性校验是重中之重,确保两边数据的记录数,单条记录的数据完整性。如果数据量不多,一般是全量校验。数据量很多,可以抽样校验。

  5. 切换新的读 数据校验通过后,就可以切换到新的读,万一还有问题,可以切换到老的读。排查问题,重新来过。

  6. 停止双写 在新的存储中安全平稳的运行了N天后,就可以停掉老的读了,整个迁移过程完成了。

注意事项

  1. 对于后端服务,存储是基石,是重中之重。稳定性要求是最高的。一定要确保数据是平滑迁移的,对业务无感知。

  2. 同时存储是有状态的,迁移难度比较大,开发者需要具备前瞻性,尽量在选型的时候慎重,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避免进行数据库迁移。发现数据库选型有潜在的问题时,需要当机立断,尽早迁移。不要以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大,就拖延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是重大故障,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Shlomo Benartzi、Jonah Lehrer / 石磊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7-3 / 56.90

 为什么在手机上购物的人,常常高估商品的价值?  为什么利用网络订餐,人们更容易选择热量高的食物?  为什么网站上明明提供了所有选项,人们却还是选不到最佳的方案?  屏幕正在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变得更冲动,更容易根据直觉做出反应,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在《屏幕上的聪明决策》一书中,什洛莫·贝纳茨教授通过引人入胜的实验及案例,揭示了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在屏幕上的决策。 ......一起来看看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 这本书的介绍吧!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Base64 编码/解码
Base64 编码/解码

Base64 编码/解码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