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上负载均衡的使用

栏目: 服务器 · Nginx · 发布时间: 6年前

对于http负载均衡,往往有超时限制;对于tcp负载均衡,往往不做源地址转换(无法通过配置的方式设置为需要源地址转换),对于如下部署方式:

关于云上负载均衡的使用

APP如果调用自己的话,可能服务器A发起请求,经过负载均衡后,又落到了服务器A自身,这是,由于负载均衡没有做源地址转换,所以,A的回包是发现目的地址就是自己,就不需要离开本机了,然而这种没有经过源地址转换的回包是不会被认可的,所以,这种部署方式存在较大弊端,尤其是一个服务器上部署多个应用时,应用之间的频繁调用就必然会遇到这个问题。

改进方案:

关于云上负载均衡的使用

如果请求发起总是在APP上,则上述模式工作的会比较好;

但是,还有情况需要考虑,nginx做内部重定向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的,当访问a.i.phpor.net 时,很可能需要nginx直接内部转发到b.i.phpor.net ,这是,请求发起者是nginx,为了节省资源,b.i.phpor.net 也是使用的同样的负载均衡和nginx,于是,又出现了前面所讨论的问题。

再次改进,确保nginx不会重定向请求到负载均衡,毕竟还是要回来,索性在nginx上稍微麻烦一些,直接转发到自己,或者nginx上将所有自己能提供的服务的域名都解析到127.0.0.1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互联网的误读

互联网的误读

詹姆斯•柯兰(James Curran)、娜塔莉•芬顿(Natalie Fenton)、德 斯•弗里德曼(Des Freedman) / 何道宽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7-1 / 45.00

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壮观。如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之众,约占世界人口的30%。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当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有关互联网的大量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鼓吹其潜力将从根本上被重新认识,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片唱好时表现尤甚,那时许多论者都对互联网敬畏三分,惊叹有加。虽然敬畏和惊叹可能已成过去,然而它背后的技术中心主义——相信技术决定结果——却阴魂不散,与之伴生的则......一起来看看 《互联网的误读》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XML、JSON 在线转换
XML、JSON 在线转换

在线XML、JSON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