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架构探讨—006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栏目: 后端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用户请求数据包到达负载均衡服务器198.100.80.10后,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操作系统内核进程获取网络数据包,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一台真实WEB服务器192.0.0.1,然后将数据目的IP地址修改为192.0.0.1,不需要通过用户进程处理。真实WEB应用服务器处理完成后,响应数据包回到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再将数据包源地址自身的IP地址198.100.80.10,发送给用户浏览器。这里的关键在于真实物理WEB服务器响应数据包如何返回给负载均衡服务器。一种方案是负载均衡服务器在修改目的IP地址

在网络层通过修改请求目标地址进行负载均衡。如下图。

程序架构探讨—006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用户请求数据包到达负载均衡服务器198.100.80.10后,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操作系统内核进程获取网络数据包,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得到一台真实WEB服务器192.0.0.1,然后将数据目的IP地址修改为192.0.0.1,不需要通过用户进程处理。真实WEB应用服务器处理完成后,响应数据包回到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再将数据包源地址自身的IP地址198.100.80.10,发送给用户浏览器。

这里的关键在于真实物理WEB服务器响应数据包如何返回给负载均衡服务器。

一种方案是负载均衡服务器在修改目的IP地址的同时修改源地址,将数据包源地址设为自身IP,即源地址转换,这样WEB服务器的响应会再回到负载均衡服务器。

另一种方案是将负载均衡服务器同时作为真实物理服务器集群的网关服务器,这样所有响应数据都会到达负载均衡服务器。

IP负载均衡在内核进程完成数据分发,较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有更好的处理性能。但是由于所有请求响应都需要经过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的最大响应数据吞吐量不得不受制于负载均衡服务器网卡带宽。对于提供下载服务或者视频服务等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网站而言,难以满足需求。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构建之法

构建之法

邹欣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4-9 / 49.00元

内容简介: 软件工程牵涉的范围很广, 同时也是一般院校的同学反映比较空洞乏味的课程。 但是软件工程的技术对于投身IT 产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邹欣有长达20年的一线软件开发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数所高校进行了长达6年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16周的时间内让 同学们通过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掌握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的教学计划,并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反馈......一起来看看 《构建之法》 这本书的介绍吧!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