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 Node.js EventEmitter

栏目: Node.js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观察者模式是观察者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就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对象,使得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我们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期刊订阅的例子来形象地解释一下上面的概念。期刊订阅包含两个主要的角色:期刊出版方和订阅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观察者模式是 软件设计模式 的一种。在此种模式中,一个目标对象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对象,并且在它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通常透过呼叫各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实时事件处理系统。 —— 维基百科

观察者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就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对象,使得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我们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期刊订阅的例子来形象地解释一下上面的概念。期刊订阅包含两个主要的角色:期刊出版方和订阅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 期刊出版方 - 负责期刊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 订阅者 - 只需执行订阅操作,新版的期刊发布后,就会主动收到通知,如果取消订阅,以后就不会再收到通知。

在观察者模式中也有两个主要角色:主题和观察者,分别对应期刊订阅例子中的期刊出版方和订阅者,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深入学习 Node.js EventEmitter

观察者模式的优缺点、应用和实现,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本人之前整理的文章 Observable详解 - Observer Pattern

发布/订阅模式

软件架构 中, 发布-订阅 是一种 消息 范式 ,消息的发送者(称为发布者)不会将消息直接发送给特定的接收者(称为订阅者)。而是将发布的消息分为不同的类别,无需了解哪些订阅者(如果有的话)可能存在。同样的,订阅者可以表达对一个或多个类别的兴趣,只接收感兴趣的消息,无需了解哪些发布者(如果有的话)存在。—— 维基百科

发布/订阅模式与观察者模式非常类似,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发布者和订阅者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它们之间需要一个第三方组件,叫做信息中介,它将订阅者和发布者串联起来,它过滤和分配所有输入的消息。换句话说,发布/订阅模式用来处理不同系统组件的信息交流,即使这些组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那么信息中介是如何过滤消息呢?在发布/订阅模型中,订阅者通常接收所有发布的消息的一个子集。选择接受和处理的消息的过程被称作过滤。有两种常用的过滤形式:基于主题的和基于内容的。

  • 基于主题 的系统中,消息被发布到主题或命名通道上。订阅者将收到其订阅的主题上的所有消息,并且所有订阅同一主题的订阅者将接收到同样的消息。发布者负责定义订阅者所订阅的消息类别。
  • 基于内容 的系统中,订阅者定义其感兴趣的消息的条件,只有当消息的属性或内容满足订阅者定义的条件时,消息才会被投递到该订阅者。订阅者需要负责对消息进行分类。

一些系统支持两者的混合:发布者发布消息到主题上,而订阅者将基于内容的订阅注册到一个或多个主题上。基于主题的通信基础结构图如下:

深入学习 Node.js EventEmitter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观察者模式与发布/订阅模式之间的区别。

观察者模式 vs 发布/订阅模式

深入学习 Node.js EventEmitter

(图片来源 - developers-club

观察者模式与发布/订阅模式之间的区别:

  • 在观察者模式中,观察者知道 Subject 的存在,Subject 一直保持对观察者进行记录。然而,在发布/订阅模式中,发布者和订阅者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它们只有通过信息中介进行通信。
  • 在发布订阅模式中,组件是松散耦合的,正好和观察者模式相反。
  • 观察者模式大多数时候是同步的,比如当事件触发,Subject 就会去调用观察者的方法。而发布/订阅模式大多数时候是异步的(使用消息队列)。

Node.js EventEmitter

大多数 Node.js 核心 API 都采用惯用的异步事件驱动架构,其中某些类型的对象(触发器)会周期性地触发命名事件来调用函数对象(监听器)。

例如, net.Server 对象会在每次有新连接时触发事件; fs.ReadStream 会在文件被打开时触发事件; 流对象 会在数据可读时触发事件。

所有能触发事件的对象都是 EventEmitter 类的实例。 这些对象开放了一个 eventEmitter.on() 函数,允许将一个或多个函数绑定到会被对象触发的命名事件上。 事件名称通常是驼峰式的字符串,但也可以使用任何有效的 JavaScript 属性名。

EventEmitter 对象触发一个事件时,所有绑定在该事件上的函数都被同步地调用 。 监听器的返回值会被丢弃。

EventEmitter 基本使用

const EventEmitter = require('events');

class MyEmitter extends EventEmitter {}

const myEmitter = new MyEmitter();
myEmitter.on('event', () => {
  console.log('触发了一个事件!');
});

myEmitter.emit('event');

以上示例,我们自定义 MyEmitter 类,该类继承于 EventEmitter 类,接着我们通过使用 new 关键字创建了 myEmitter 实例,然后使用 on() 方法监听 event 事件,最后利用 emit() 方法触发 event 事件。

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示例很简单。觉得简单就对了,我们就从简单的入手,慢慢深入学习 EventEmitter 类。

EventEmitter 构造函数

function EventEmitter() {
  EventEmitter.init.call(this);
}

EventEmitter.usingDomains = false;

EventEmitter.prototype._events = undefined;
EventEmitter.prototype._eventsCount = 0; // 事件数
EventEmitter.prototype._maxListeners = undefined; // 最大的监听器数

在 EventEmitter 构造函数内部,会调用 EventEmitter.init 方法执行初始化操作, EventEmitter.init 的具体实现如下:

EventEmitter.init = function() {
  if (this._events === undefined ||
      this._events === Object.getPrototypeOf(this)._events) {
    this.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this._eventsCount = 0;
  }
  this._maxListeners = this._maxListeners || undefined;
};

在 EventEmitter.init 内部,会根据条件执行初始化操作,比较重要的这行代码 this.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实现过简单发布/订阅模式的小伙伴,估计已经猜到 _events 属性的作用了,这里我们就先不继续讨论,我们先来看一下 on() 方法。

EventEmitter on() 方法

EventEmitter.prototype.on = EventEmitter.prototype.addListener;

EventEmitter.prototype.addListener = function addListener(type, listener) {
  return _addListener(this, type, listener, false);
};

通过代码我们可以发现 EventEmitter 实例上 addListeneron 的实现是一样的,执行时都是调用 events.js 文件内的 _addListener() 函数,它的具体实现如下(代码片段):

/**
* 添加事件监听器
* target:EventEmitter 实例
* type:事件类型
* listener:事件监听器
* prepend:是否添加在前面
*/
function _addListener(target, type, listener, prepend) {
  var m;
  var events;
  var existing;

  // 若监听器不是函数对象,则抛出异常
  if (typeof listener !== 'function') {
    const errors = lazyErrors();
    throw new errors.TypeError('ERR_INVALID_ARG_TYPE', 'listener', 'Function');
  }

  events = target._events;
  // 若target._events对象未定义,则使用Object.create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if (events === undefined) {
    events = target.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target._eventsCount = 0;
  } else {
    // To avoid recursion in the case that type === "newListener"! Before
    // adding it to the listeners, first emit "newListener".
    if (events.newListener !== undefined) {
      target.emit('newListener', type,
                  listener.listener ? listener.listener : listener);

      // Re-assign `events` because a newListener handler could have caused the
      // this._events to be assigned to a new object
      events = target._events;
    }
    existing = events[type]; // 获取type类型保存的对象
  }

  if (existing === undefined) {
    // Optimize the case of one listener. Don't need the extra array object.
    // 优化单个监听器的场景,不需使用额外的数组对象。
    existing = events[type] = listener;
    ++target._eventsCount;
  } else {
    if (typeof existing === 'function') { // 添加type前已有绑定监听器
      // Adding the second element, need to change to array.
      existing = events[type] =
        prepend ? [listener, existing] : [existing, listener];
      // If we've already got an array, just append.
    } else if (prepend) { // 添加到前面
      existing.unshift(listener);
    } else { // 添加到后面
      existing.push(listener);
    }
  }
  return target;
}

现在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_addListener() 方法内部的主要流程:

  • 验证监听器是否为函数对象。
  • 避免类型为 newListener 的事件类型,造成递归调用。
  • 优化单个监听器的场景,不需使用额外的数组对象。
  • 基于 prepend 参数的值,控制监听器的添加顺序。

这时,相信你已经知道 EventEmitter 实例中 _events 属性的作用了,即用来以 Key-Value 的形式来保存指定的事件类型与对应的监听器。具体可以参考下图(myEmitter.on(‘event’, ()=>{} 内部执行情况):

深入学习 Node.js EventEmitter

绑定完事件,如果要派发事件,就可以调用 EventEmitter 实例的 emit() 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如下(代码片段):

EventEmitter.prototype.emit = function emit(type, ...args) {
  let doError = (type === 'error'); 

  const events = this._events;

  const handler = events[type]; // 获取type类型对应的处理器

  if (handler === undefined)
    return false;

  // 若事件处理器为函数对象,则使用Reflect.apply进行调用
  if (typeof handler === 'function') { 
    Reflect.apply(handler, this, args);
  } else {
    const len = handler.length;
    const listeners = arrayClone(handler, len);
    for (var i = 0; i < len; ++i)
      Reflect.apply(listeners[i], this, args);
  }

  return true;
};

// 数组浅拷贝
function arrayClone(arr, n) {
  var copy = new Array(n);
  for (var i = 0; i < n; ++i)
    copy[i] = arr[i];
  return copy;
}

emit() 方法内部实现还是挺简单的,先根据事件类型获取对应的处理器,然后根据事件处理器的类型,进行进一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调用处理器是通过 Reflect 对象提供的 apply() 方法来实现。

Reflect.apply() 方法的签名如下:

Reflect.apply(target, thisArgument, argumentsList)
  • target —— 目标函数。
  • thisArgument —— target 函数调用时绑定的 this 对象。
  • argumentsList —— target 函数调用时传入的实参列表,该参数应该是一个类数组的对象。

如果对 Reflect 对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 MDN - Reflect 对象

到这里前面的简单的示例,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我们已经知道通过 EventEmitter 实例的 on() 方法可以用来添加事件监听,但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在某些情况下移除对应的监听。针对这种需求,我们就需要利用 EventEmitter 实例的 removeListener() 方法了。

EventEmitter removeListener() 方法

removeListener() 方法最多只会从监听器数组里移除一个监听器实例。 如果任何单一的监听器被多次添加到指定 type 的监听器数组中,则必须多次调用 removeListener() 方法才能移除每个实例。为了方便一次性移除 type 对应的监听器,EventEmitter 为我们提供了 removeAllListeners() 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removeListener() 方法的具体实现(代码片段):

// Emits a 'removeListener' event if and only if the listener was removed.
EventEmitter.prototype.removeListener =
    function removeListener(type, listener) {
      var list, events, position, i, originalListener;

      // 若监听器不是函数对象,则抛出异常
      if (typeof listener !== 'function') {
        const errors = lazyErrors();
        throw new errors.TypeError('ERR_INVALID_ARG_TYPE', 'listener',
          'Function');
      }

      events = this._events;
      if (events === undefined)
        return this;

      list = events[type]; // 获取type对应的绑定对象
      if (list === undefined)
        return this;

      if (list === listener || list.listener === listener) {
        if (--this._eventsCount === 0) // 只绑定一个监听器
          this._events = Object.create(null);
        else {
          delete events[type];
          // 若已设置removeListener监听器,则触发removeListener事件
          if (events.removeListener) 
            this.emit('removeListener', type, list.listener || listener);
        }
      } else if (typeof list !== 'function') { // 包含多个监听器
        position = -1;

        for (i = list.length - 1; i >= 0; i--) { // 获取需移除listener对应的索引值
          if (list[i] === listener || list[i].listener === listener) {
            originalListener = list[i].listener;
            position = i;
            break;
          }
        }

        if (position < 0)
          return this;

        if (position === 0)
          list.shift();
        else {
          if (spliceOne === undefined)
            spliceOne = require('internal/util').spliceOne;
          // 调用内置的spliceOne移除position对应的值
          spliceOne(list, position);
        }

        if (list.length === 1)
          events[type] = list[0];

        if (events.removeListener !== undefined)
          this.emit('removeListener', type, originalListener || listener);
      }

      return this;
    };

通过代码我们发现在调用 removeListener() 方法时,若 type 事件类型上绑定多个事件处理器,那么内部处理程序会先根据 listener 事件处理器,查找该事件处理器对应的索引值,若该索引值大于 0,则会调用 Node.js 内部 工具 库提供的 spliceOne() 方法,移除对应的事件处理器。为什么不直接利用 Array#splice() 方法呢?官方的回答是 spliceOne() 方法的执行速度比 Array#splice() 快大约 1.5 倍。

spliceOne() 方法具体实现如下:

// About 1.5x faster than the two-arg version of Array#splice().
function spliceOne(list, index) {
  for (var i = index, k = i + 1, n = list.length; k < n; i += 1, k += 1)
    list[i] = list[k];
  list.pop(); // 把最后面的空位移除
}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实际对比一下 Array#splice() 与 spliceOne() 的性能哈。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 EventEmitter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 once()。

EventEmitter once() 方法

有些时候,对于一些特殊的事件类型,我们只需执行一次事件处理器,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 once() 方法:

const myEmitter = new MyEmitter();
let m = 0;
myEmitter.once('event', () => {
  console.log(++m);
});
myEmitter.emit('event'); // 打印: 1
myEmitter.emit('event'); // 无输出

以上代码很简单,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看一下 once 函数的具体实现:

EventEmitter.prototype.once = function once(type, listener) {
  if (typeof listener !== 'function') {
    const errors = lazyErrors();
    throw new errors.TypeError('ERR_INVALID_ARG_TYPE', 'listener', 'Function');
  }
  this.on(type, _onceWrap(this, type, listener));
  return this;
};

通过源码可以发现,once() 函数内部也是通过调用 on() 方法来绑定事件监听器。特别之处是,内部使用 _onceWrap 函数对 listener 函数进行进一步封装。那我们只能继续发掘 _onceWrap 函数,该函数的实现如下:

function _onceWrap(target, type, listener) {
  var state = { fired: false, wrapFn: undefined, target, type, listener };
  var wrapped = onceWrapper.bind(state); // 绑定this上下文
  wrapped.listener = listener;
  state.wrapFn = wrapped;
  return wrapped;
}

在 _onceWrap 函数内部,我们创建了一个 state 对象,该对象有一个 fired 属性,用来标识是否已触发,其默认值是 false。一开始还以为内部实现都包含在 _onceWrap 函数内,没想到竟然又来了个 onceWrapper 函数对象。为了能够揭开 once() 的神秘面纱,只能继续前进了。onceWrapper 函数的实现如下:

function onceWrapper(...args) {
  if (!this.fired) { 
    this.target.removeListener(this.type, this.wrapFn);
    this.fired = true;
    Reflect.apply(this.listener, this.target, args);
  }
}

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见到 onceWrapper 函数的庐山真面目。在函数体中,若发现事件处理器未被调用,则先移除事件监听器并设置 fired 字段值为 true,然后利用之前介绍的 Reflect.apply() 方法调用 type 事件类型,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至此,EventEmitter 的探索之旅,就落下的帷幕,想继续了解 EventEmitter 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官方文档或 EventEmitter 对应的源码。

总结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 EventEmitter 的设计思想,首先我们介绍了观察者模式与发布/订阅模式,然后对比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接着我们以一个简单的示例为切入点,介绍了 EventEmitter 的 on()、emit()、removeListener() 和 once() 方法的使用及内部实现。

如果小伙伴们也对 EventEmitter 源码感兴趣,建议采用阅读和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源码学习。详细的调试方式,请参考 Debugging Node.js Apps 文章。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acking

Hacking

Jon Erickson / No Starch Press / 2008-2-4 / USD 49.95

While other books merely show how to run existing exploits, Hacking: The Art of Exploitation broke ground as the first book to explain how hacking and software exploits work and how readers could deve......一起来看看 《Hacking》 这本书的介绍吧!

XML、JSON 在线转换
XML、JSON 在线转换

在线XML、JSON转换工具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