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 -- To big to know.

栏目: IT资讯 · 发布时间: 4年前

《知识的边界》这本书的逻辑组织真是考验抽象提取能力,结构乱了一笔。

温伯格挑战了关于互联网最难的话题——「知识」,也就是,「互联网给知识带来什么影响?」

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

a. 互联网使我们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

b. 纸质书比网络获取知识更好?

c. 事实还是知识的基础?

01

知识的本质

温伯格提出,在网络世界里,知识不在书本里,也不再每个人的大脑里,而在网络本身,当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房间里面的时候,不是站在前面讲课的专家老师更聪明,也不是我们加起来有了群体智慧,而是我们让房间本身更聪明。——也就是,网络本身更聪明。就像生命一样,不能说生命活在我们的神经里,活在血液里,它活在一切的联系之中。

02

知识的网络化

过去,知识的形状是一本本书,知识的总体就是一座图书馆;而现在,知识的形状就是互联网,就各种相互链接的网页组成。网络变得更专业不仅是来源于人们创建的内容,而且来源于人们在内容之间创建的链接。链接策划和展示着网络。但链接本身也是内容。事实上,一种很重要的专业知识就是能够应对这如迷宫般的链接。链接的累积使得网络上累积的内容更为可用(因为可以被查找到)和有价值(因为围绕所有内容的片段都提供了上下文)。

在过去知识的产生方式是传统的专家,如今专业知识已经嵌入了数字网络并被赋予强大的能力,它因拜托了旧媒介的属性,而拥有了新媒介的属性:

a. 专家曾经是基于主题的,书籍需要一个特定的主题,因此,在纸质时代,知识看起来像是可以分割成各种可掌控的领域。在网络上,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组合,关联,主题的边界只是纸张边界的结果。比如维基上的文章,会有比如相关领域,引用,参考等,连接到无穷的网络。

b. 专家知识的价值曾在于其结论的确定性。书籍只有一次表达机会,出版之后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书籍尽可能明确。在网络上,基于人众,兴趣,能力的差异,往往是各种观点的荟萃,更开放,文章引发思考,不一定是引发结论。从反思上,读书重在思考过程,而不是为了学习书中的某种信息和结论。

c.专家知识过去常常是不透明的。受世界观的局限,以及篇幅的局限,过去获取知识更多是结论性的,网络化的知识,可以追本溯源,发现专家所依赖的信息,思考路径。

d.专家知识曾是单向的。缺少评论,互动,反馈,缺少测试,验证。

另外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发生的变化,从知识的金字塔,

知识的边界 -- To big to know.

信息,是数据之间的关系,知识,是从信息中找到规律,智慧, 又是从知识中找到哲理。每上一层,其实就是下一层的关系,用网络来说,上一层就是下一层的「链接」。在金字塔模型中,我们处理知识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过滤、筛选。靠复杂的过滤系统留下精品(幸存者偏差),是靠中央权威来过滤的模式。

在网络里,也需要权威,但是去中心化了,比如区块链,相对扁平,不单单是有单个人或组织来决定的。

知识的网络化正在对知识的本质以及长形式思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书籍告诉我们,知识是从A到Z的漫长旅程,那么网络化的知识可能会告诉我们,世界并非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而更像是一个无定形的、相互交织的、不可掌控的大网。

03

建议

下面五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让网络化的知识发挥它本该有的作用:

a. 开放通道,开放取用知识库则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学者们和研究者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将他们的作品放入其中。这些知识库让人们更快地获取到信息和观点,也让人们能够偶尔接触到那些有价值的、但却没能通过同行评审的想法。有利于网络包容一切、再进行过滤的政策。

b. 提供智力之钩,丰富性也存在两个主要的风险:首先,我们找不到要找的东西;其次,我们会找到很多迎合我们最低需求的有吸引力的东西。一个简单的做法就可以解决这两种忧虑,虽然还不是那么完美。

解决信息超载的方法是创造更多的信息:元数据。当你在文件夹上贴上标签,你就是在利用元数据,这样就能找到文件夹里的文件。为你发表在网络新空间的信息提供元数据,就可以让人更加容易地找到它。

对于一个开放的、超级丰富的体系中天生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元数据也有用:网络上大部分东西都是垃圾。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去评估它们,过滤它们,不过这会非常难,因为甲之垃圾,可能会是乙之金块。有些这样的元数据的增多需要人们付出更加明显的努力:打分,留言,评论。

另外关联数据,数据上传需要关联,以一种3元组的形式,包含元数据之间的关系。

c. 链接一切,在一篇文章中不断链进链出。那些专门为不受打扰的阅读写成的作品当然拥有巨大的价值。但是一个充满思想的网络,让我们得以一窥纸张的背后,也得以跟随自己的兴趣在网络的边疆自由穿行,它也构成了一个聪明的模式。多链接,再多链接。

d. 不要把制度化的知识留在身后,比如04年左右开始MIT的OCW自学奥本海姆的《信号与系统》,应该鼓励更多的大学,倡导开放式课程项目,可以看到,清华,北京高校联盟等同样也开设了公开课程。

e. 教每个人,需要教每个人如何使用网路。如何过滤,筛选信息,学会包容,热爱不同,拥抱开放,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别人的观点,也要包容不同的意见。

温伯格后来在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知识网络并不关心我们从哪里获得知识,无论是从网络上免费获取,还是从书本、课程里付费得到。它关心的是,在获取知识之后,你是不是能和别人构成网络,一起理解这个知识?互联网形成了比起聪明人还要聪明的专家网络,网络能够让我们更聪明,只要我们自己想要更聪明。

参考:

http://www.kmf.ac.cn/p/36/

《知识的边界》

扩展阅读:

我们为什么认知不到黑天鹅事件

不确定性与黑天鹅

《商业的本质》 -- 商业篇

《商业的本质》 -- 团队篇

《商业的本质》 -- 职业管理篇

费曼技巧

自尊与自我效能

什么是增长黑客

信任博弈与利他偏好

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

可证伪性

狭义相对论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世界观 -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钢铁,钻石,以及自我认知

战略管理与市场分析

社会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

学习的本质

测试敏捷化! -- 《双态IT联盟 - 测试敏捷化白皮书》

THE END

- 晚安 -

图片长按2秒,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订阅号

知识的边界 -- To big to know.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聂有兵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17-4-1 / 39.00

本书对“虚拟现实”这一诞生自70年代却在今天成为热门话题的概念进行了历史发展式的分析和回顾,认为虚拟现实是当今最重大的社会变革的技术因素之一,对虚拟现实在未来百年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结合多个大众媒介的发展趋势,合理地推演未来虚拟现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态势,并基于传播学理论框架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本书可以普及一般的虚拟现实知识;对于传媒行业,本书可以引导......一起来看看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这本书的介绍吧!

CSS 压缩/解压工具
CS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CSS 代码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