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swizzle

栏目: IOS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使用了

原文链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使用了 swizzling 都能被解读成是 AOP 开发,开发者张口嘴就是 runtime ,将其高高捧起,称之为 黑魔法 ;以项目中各种 method_swizzling 为荣,却不知道这种做法破坏了代码的整体性,使关键逻辑支离破碎。本文基于iOS界的毒瘤一文,从另外的角度谈谈为什么我们应当 警惕

调用顺序性

调用顺序性 是链接文章讲述的的核心问题,它会破坏方法的原有执行顺序,导致意料之外的错误。先从一段简单的代码聊起:

@interface SLTestObject: NSObject

@end

@implementation SLTestObject

- (instancetype)init {
    self = [super init];
    return self;
}

@end

void testIsSelectorSame() {
    Method allocate1 = class_getClassMethod([NSObject class], @selector(alloc));
    Method allocate2 = class_getClassMethod([SLTestObject class], @selector(alloc));
    
    Method initialize1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NSObject class], @selector(init));
    Method initialize2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SLTestObject class], @selector(init));
    
    assert(allocate1 == allocate2 && initialize1 != initialize2);
}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证明一个定论:

如果子类没有重写父类声明的方法,在子类对象调用该方法时,执行的是父类实现的代码

基于这一定论,假定一个场景:现在通过无埋点方案统计用户进入和离开 Controller 次数:

@implementation UIViewController (SLCount)

+ (void)load {
    sl_swizzle([self class], @selector(viewWillAppear:), @selector(sl_viewWillAppearI:));
    sl_swizzle([self class], @selector(viewDidDisappear:), @selector(sl_viewDidDisappearI:));
}

- (void)sl_viewWillAppearI: (BOOL)animated {
    [SLControllerCounter countControllerEnter: [self class]];
    [self sl_viewWillAppearI: animated];
}

- (void)sl_viewDidDisappearI: (BOOL)animated {
    [SLControllerCounter countControllerLeave: [self class]];
    [self sl_viewDidDisappearI: animated];
}

@end
复制代码

由于 UIViewController 是所有控制器的父类,所以理论上只要 swizzle 这个类就能统计到所有控制器的信息。同时项目中存在一个定制的基础控制器 SLBaseViewController 存在这么一段代码:

@implementation SLBaseViewController (SLCount)

+ (void)load {
    sl_swizzle([self class], @selector(viewWillAppear:), @selector(sl_viewWillAppearII:));
    sl_swizzle([self class], @selector(viewDidDisappear:), @selector(sl_viewDidDisappearII:));
}

- (void)sl_viewWillAppearII: (BOOL)animated {
    [self prepareRequest];
    [self sl_viewWillAppearII: animated];
}

- (void)sl_viewDidDisappearII: (BOOL)animated {
    [self sl_viewDidDisappearII: animated];
    [self cancelAllRequests];
}

@end
复制代码

但是这两段代码却在特定的场景下发生 crash ,发生异常的原因在于子类在没有重写方法的情况下,子类先于父类进行了 swizzle 的操作。 iOS 使用中方法名称 SEL 和方法实现 IMP 是分开存放的,使用结构体 Method 将两者关联到一起:

typedef struct Method {
    SEL name;
    IMP imp;
} Method;
复制代码

交换方法会将两个 method 中的 imp 进行交换。而在理想情况下,父类先于子类完成了 swizzle ,原有方法保存了 swizzle 之后的 imp ,这时候子类再进行 swizzle 就能正确调用。下图标识了 SELIMP 的关联,箭头表示 IMP 的调用次序:

警惕swizzle

但是如果子类的 swizzle 发生的更早,这时候 viewWillAppear 对应的 imp 已经被修改,父类再进行 swizzle 的时候,调用次序已经出错:

警惕swizzle

解决方式也并不复杂,包括:

  1. swizzle 之前先 addMethod ,保证子类不沿用父类的默认实现
  2. 每次调用通过 sel 去获取 imp 执行

具体的实现代码可以参考iOS界的毒瘤的解决方案

行为冲突

OOP 的设计中,将描述对象抽象成类,将对象行为抽象成接口。从工程师的角度来说,职责单一的接口更利于迭代维护。类一旦设计好,应当不改动或者少改动接口。对于设计良好的接口来说, swizzle 很可能直接破坏了整个接口的行为:

警惕swizzle

举个例子, crash防护 是当下被追捧的工具,但其中 KVO 的防护或许是一种很烂的手段。从实现来说,为了避免 KVO 导致的循环引用,需要在引用关系的中间插入一个 weakProxy 来做防护,因此监听代码实际上可以转换成:

// 表面代码
[observedObj addObserver: self forKeyPath: keyPath options: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 nil];

// 实际效果
WeakProxy *proxy = [WeakProxy new];
proxy.client = self;
[observedObj addObserver: proxy forKeyPath: keyPath options: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 nil];
复制代码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很烂的?一旦客户端出现这样的代码:

- (void)dealloc {
    ......
    [observedObj removeObserver: self forKeyPath: keyPath];
}
复制代码

通常情况下,以现在的多数 防护工具 的实现,都会发生崩溃。对于 swizzle 代码外的使用者来说,或许根本不清楚 observer 早已发生了转移,导致了原有的正确调用出错。解决方案之一是对 remove 接口同样进行 swizzle ,使得两次调用的监听对象配套:

- (void)sl_removeObserver: (id)observer forKeyPath: (NSString *)keyPath {
    [self sl_removeObserver: observer.proxy forKeyPath: keyPath];
}
复制代码

然而这样做之后,首先 KVO 的行为已经被修改,接口被破坏可能导致潜在的隐患。其次,如果存在多个防护工具,如果按照 weakProxy 的实现,那么一旦有 2 个或者更多的防护时, KVO 功能将失效:

OneWeakProxy *proxy = [OneWeakProxy new];
proxy.client = self;    
[observedObj addObserver: proxy forKeyPath: keyPath options: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 nil];

TwoWeakProxy *proxy = [TwoWeakProxy new];
proxy.client = self;    /// self is OneWeakProxy
[observedObj addObserver: proxy forKeyPath: keyPath options: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 nil];
复制代码

在第二次生成 WeakProxy 后并调用方法后, OneWeakProxy 创建的对象被释放。如果要避免多个防护 工具 对流程造成干扰,还需要做更多额外的工作。况且一旦有其中一个没有完美实现,整套 防护机制 可能就直接崩溃失效了,因此 KVO防护 不见得是一种好手段

警惕swizzle

代码整体性

以上面例子来说, KVONSObject 这个基类提供的能力,由于 子类默认沿用父类的方法实现 这一原则,这种方法的 swizzle 实际上影响了全部的对象,例如下面的代码实际上效果是完全一样的:

/// swizzle 1
void swizzleTableView() {
    Method ori = class_getClassMethod([UITableView class], @selector(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Method cus = class_getClassMethod([UITableView class], @selector(sl_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method_exchange(ori, cus);
}

/// swizzle 2
void swizzleObj() {
    Method ori = class_getClassMethod([NSObject class], @selector(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Method cus = class_getClassMethod([NSObject class], @selector(sl_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method_exchange(ori, cus);
}
复制代码

而第一个方法由于默认实现是 NSObject 的,因此一旦发生了 swizzle 所有的对象都会生效,这存在两个问题:

  1. UITableView 对象依旧受到了 KVO 的拦截影响
  2. 没有 sl_addObserver:forKeyPath:options:context: 的对象会发生崩溃

另一方面,类的接口设计总是偏向于 装扮模式 的思维,不同层级的类对象在自己的方法被调用起时会执行自身特有的工作,这种设计让继承有足够的灵活性,从 viewDidLoad 的实现代码可见一斑: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setup work
}
复制代码

换句话说,以这种 装扮模式 思维来构建的代码,如果中间的一个方法被影响甚至破坏了,在中间的这个类开始往下将呈现塌式破坏,可以想象如果 UIView 一旦出错,应用几乎丧失展示控件的能力。但假如确实需要 swizzle 的中间环节,必须保证 swizzle 不对或者尽量少地对子类对象造成影响

警惕swizzle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警惕swizzle》,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Linux内核完全注释

Linux内核完全注释

赵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5-8 / 42.00元

Linux内核完全注释,ISBN:9787111149682,作者:赵炯编著一起来看看 《Linux内核完全注释》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ON 在线解析
JSON 在线解析

在线 JSON 格式化工具

UNIX 时间戳转换
UNIX 时间戳转换

UNIX 时间戳转换

RGB CMYK 转换工具
RGB CMYK 转换工具

RGB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