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识凌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逐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并且极具想象力。
作为一家成立仅8年,由海外归国人才创业,无锡识凌科技始终致力于研究医疗物联网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并且是国内首家微波无源RFID技术的开发者。
识凌科技的核心产品医用RFID智能终端(SDA)和一次性RFID医用腕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在医疗物联网该领域的空白,其自主研发的医疗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和医院物联网信息化集成平台已在全国400余家医院使用,为中国医疗物联网RFID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RFID产品技术形成为3项国家医疗物联网技术标准草案;RFID智能终端(SDA)及其医疗物联网技术纳入到国家卫计委《智慧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医院信息平台应用技术指引》体系。
识凌科技PDA生产线
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要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截止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医疗物联网,也已经逐渐走过了行业摸索期。
医疗运维的精细化,疾病预防的大数据化,专科门诊的专业化,医疗管理过程的智慧化,决定了智慧医疗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医疗与生命科技也已从最初的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到医疗信息化与智慧医疗阶段。
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事故频发,一旦发生,就容易出现较大的医患纠纷。有数据显示,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大多数由护理不当所引起。以最常见的输水为例,护士在管理患者输液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输错的情况。因为输液的药品、数量、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出现。
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医疗护理的行业痛点。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病人都佩戴一个RFID腕带,护士输液前,先扫一下腕带和药品编码,确定两者是否匹配,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输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识凌科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其RFID医院智能护理系统,以医院病区为载体,结合医院物联网RFID应用需求,成功将超高频无线RFID技术应用于医院护理,实现了对患者的全方位无接触信息识别、护理操作数据的实时采集、操作确认、自动记录。
以往,护士要在护士站花大量的时间把纸质的数据录到电脑里,费神又费力,而现在,护士们只需通过识凌科技的SDA在患者床边直接扫描,无需回到护士站在电脑中进行二次录入,与“以往纸质抄写体征数据、回护士站在电脑上录入”流程相比,SDA实时录入上传,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的工作效率,协调部门间有序工作,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同时有效的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给医疗机构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识凌科技创始人兼CEO 刘军
信息化和医疗设备不同,一台CT设备从医院投入运营起便开始产生效益,但信息化升级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并不明显,这也是不少医院不太接受医疗物联网的原因。未来,随着物联网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医疗物联网产业重心必将逐步向临床软件、医院精细化管理软件、临床专科疾病大数据分析等方向转移。
识凌科技CEO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我公司已参与实施多项智慧医院项目,将来会筹备开发医疗大数据分析系统。但是现阶段国内医疗大数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几年内识凌科技将借助不断发展的客户群并依托医疗行业大数据分析,深挖数据金矿,不断创新出更加符合人性的“智慧医疗”产品,始终坚持做传统医疗行业的颠覆者。”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国内首家,阿里云发布Redis全球多活版
- 国内首家Apache基金会白金会员,腾讯开源之路再上台阶
- 中科曙光联合河北大学共建国内首家HPC在线服务分中心
- 国内资讯 北京联通成为首家支持IPv6 DDoS流量清洗的运营商
- 掘金小册写作参考
- 使用xposed更改掘金的侧滑退出的触发范围(左撇子,掘金的这个侧滑退出的体验一言难尽)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Design for Hackers
David Kadavy / Wiley / 2011-10-18 / USD 39.99
Discover the techniques behind beautiful design?by deconstructing designs to understand them The term ?hacker? has been redefined to consist of anyone who has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as to how thin......一起来看看 《Design for Hackers》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