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Data Binding 的前世今生

栏目: Android · 发布时间: 4年前

Data Binding 于 Android 而言已然不是什么小鲜肉了,之所以再次提起,是因为它是我们后面所要讲到的 Android 架构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Binding 在 2015年5月份 Google I/O 的 一个 What‘s New in Android 的 session 中作为预览版正式亮相,并于当年秋季发布。Data Binding 是什么?它是 xml 中的声明式UI,它旨在填补代码和 xml 之间的缺口。在 Data Binding 发布之前,ButterKnife 早已存在,两者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比较。对于大都数的开发者而言,ButterKnife 已经能满足它们的需要了。

早在13年5月份 ButterKnife 就发布了1.0版本,对于类似于处理findViewById以及点击事件的绑定来说,ButterKnife 的处理方式很优雅,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太多的障碍。就像 ButterKnife 项目描述所说,将Android的视图和域绑定起来,将回调和方法绑定起来。在这方面,这个库确实是做的无法挑剔了。

所以在上手方面来说,Data Binding 相较于 ButterKnife 而言还是稍微有点学习曲线的。所以,也就有了 ButterKnife  作者Jake Wharton 的这条推特, Data binding is the fragments of 2015”。大意也就是说,Data Binding 就是2015年度的 fragment。Android 开发者中公认的一个事实就是,fragment 是很难用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说,DataBinding 不好用呗。

同时他也举了个 XAML 和 C# 的例子,在 Visio Studio Code 这么牛的IDE和 C# 这么好的语言上都最不好的事情,例如扩展性的问题,Android Studio 上如何能做好(诚然 Android Studio 上对于 Data Binding 的支持确实是不够完备的)。而对于 AXML 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作为微软校企合作的学校,我们学院在暑期培训期间进行了 Windows Phone 的开发培训。作为一个当时有一定 C# 基础的 开发者,一个下午愣是没有把数据显示出来,心态完全崩了。

Jake Wharton 是谁?业界公众的大牛和开源贡献者。这时候,DataBinding 项目代码的维护者 George Mount 和 Yigit Boyar 先后评论,George Mount 问到,不知你所说的扩展性问题是啥,Jack Wharton 答道你要绑定一个 model 到 xml 里面,你都要在 xml 里面表达复杂的关系,心太累。Yigit Boyar 紧接着说,一般不会很复杂,如果你觉得复杂就使用 ViewModel 呗。

这一番争论下来,不能说谁对说错,两个库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而 Data Binding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学习成本。我们可以看到Data Binding 除了在 Butterknife 的所提供的功能之外还提供了以下功能,绑定表达式和绑定适配器,而这个两个功能明确来说是为在 xml 里面 实现简单的 UI 逻辑服务的。而自动生成的绑定类,则是为服务代码层面而生的。

当然故事不可能只写到这里。 在随后的一年中,一路高歌猛进,也为自己在 16年的 Google I/O中争得一个 session 的席位。在这个 session 中我们看到了 Data Binding 的新功能,双向数据绑定以及 lambda 表达式。至此,Data Binding 也宣告它自己是一个成熟的功能了。

当然,事情不总是那么的完美的,当我们UI相关逻辑从代码侧迁移到 xml 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在一堆报错信息之中找出问题在哪。这好比是告诉我错了,却不告诉我我到底错在哪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不仅如此,每当我添加一个控件的 id,然后我想要去代码中去调用的时候,往往要等待它编译完成,这体验可想而知。没有很好的IDE支持,怎么都感觉差点意思。

但是,在19年的 Google I/O 上,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一切很快都不再是问题了。 因为在 Android Studio 3.5 上,我们将不用再去忍受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有点心动呢?那就开始在你的项目中尝试使用 Data Binding 吧。而对于 ViewModel,两者之间就有点咸菜配稀饭的感觉,挺配的。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ndroid Data Binding 的前世今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美] Dave Gray Thomas Vander Wal / 张 玳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4-4-25 / 59.00元

本书指导企业跳出仅更新自家产品和服务的怪圈,在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方面进行变革,建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书中通过大量图示和示例阐述了互联式公司必需的基础元素(透明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推崇自治和应变的组织结构,实验和学习的企业文化),以及一套鼓励员工创新的新式管理和奖励体系。最后,讨论板可方便你在工作时间和同事探讨如何增加公司的互联程度。一起来看看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RGB CMYK 转换工具
RGB CMYK 转换工具

RGB CMYK 互转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