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君君(才云)、bot(才云)
技术校对:星空下的文仔 (才云)
Kubernetes v1.15 发布
Istio v1.2 正式发布
Eclipse 推出 Codewind 用于构建部署云原生程序
Pulumi:将 AWS 打造成乐高积木
IBM 与 Cisco 合作开发多个平台
KubeCon China 2019
《如何使用 Prometheus 大规模监控应用程序》
《最全的微服务知识科普》
谷歌、CMU 联合推出 XLNet
Steam 上线机器学习入门游戏
Linux 内核被曝 TCP“SACK PANIC”漏洞
华为正式对美商务部提起诉讼
美国 “实体清单” 新增五家中国企业
Kubernetes 资讯
1. Kubernetes v1.15 发布
美国时间 6 月 19 日,Kubernetes 迎来了 2019 年的第二个新版本 1.15。Kubernetes v1.15 包含 25 项增强功能,其中 2 项为稳定版、13 项为 beta 测试版,另有 10 项为 alpha 测试版。
新版本紧紧围绕两大主题展开——可扩展性和持续改进:
-
可扩展性。社区一直呼吁 Kubernetes 更好地支持可扩展性,因此新版本包含更多关于 CRD 和 API Machinery 的工作,大多数增强功能来自 SIG API Machinery 及相关领域;
-
持续改进。项目的持续改进不仅与功能有关,许多 SIG 一直致力于提高测试覆盖率,确保基础功能的可靠、核心功能集的稳定以及现有功能的完善和清理工作。
Kubernetes v1.15 非常重视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新的稳定功能以及自定义资源定义的大量增加(CRDs)得到证实。
例如,v1.15 新增 Go modules 支持,这允许 Kubernetes 核心开发人员以及希望构建第三方扩展的人使用最新的 Go 特性。 而 kubectl 的 get 和 describe 现在可以很好地使用扩展,意味着第三方 API 扩展和 CRD 可以为 kubectl 提供自定义输出,以避免 kubectl 必须有代码来解析这些资源。
关于 Kubernetes v1.15 更详细的信息,见: Kubernetes v1.15 重磅发布 | 新版本亮点 & 紧急升级说明
2 . Istio v1.2 正式发布
近日,Istio v1.2 正式发布。Istio v1.2 的主题是可预测版本——质量可预测。因此,该版本更专注于提高新功能的稳定性,改善产品的健康状况。在过去三个月,Istio 大多数新功能都已在 v1.1.x 中提供。这些功能现在在 Istio v1.2 正式发布。
在 Istio 中的一些功能已经成熟:
-
以下功能已从 Beta 状态发展为 Stable:
-
入口处的 SNI;
-
分布式跟踪和服务跟踪;
-
以下功能已达到测试状态:
-
入口证书管理;
-
配置资源验证和 Galley 配置处理。
在发行说明中,你会发现现在可以全局设置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日志级别。你可以使用 istioctl 来验证你的 Kubernetes 安装是否符合 Istio 的要求。 并且新的 traffic.sidecar.istio.io/includeInboundPorts 注释消除了服务所有者 containerPort 在部署 YAML 中声明的需要。
关于 Istio v.12 更多详细信息,见: 快讯新闻 | Istio v1.2 正式发布
3. Eclipse 推出 Codewind 用于构建部署云原生程序
Eclipse Codewind 是 Eclipse Foundation 的一个新项目,其目标是为 Kubernetes 和 Docker 提供构建高质量云原生应用程序的工具,无论你是使用哪种 IDE 或语言。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Codewind 从模板生成新项目或从现有项目生成模板。他们还可以使用它在 Docker 或 Kubernetes 中启动、部署、增量更新、调试或性能测试应用程序。此外,它还提供验证功能,以确保应用程序遵循最佳实践,以及帮助将现有项目移动或迁移到 Docker 或 Kubernetes。所有这些 工具 和功能都可以直接在 IDE 中使用。
Codewind 对 Java 的支持最多,也支持 Go、 Python 、Swift 和 Node.js 项目。它还提供特定的框架支持,支持 Java EE、Spring、MicroProfile、Lagom 和 Express。该工具能够通过运行一系列本地 Docker 容器来实现与大多数情况无关的 IDE 集成,这些容器具有已定义的 API,IDE 扩展或插件可与之通信以实现功能。
4. Pulumi:将 AWS 打造成乐高积木
近日,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创业公司 Pulumi 推出了 Crosswalk 平台,以便开发人员和组织更轻松地管理 AWS 上提供的大量部署工作。
根据介绍,Crosswalk 开源框架将 AWS 最佳实践整合到一个平台中,包括各种容器服务,如弹性容器服务(ECS)、Fargate 和 Kubernetes(EKS)、 基于 AWS'Lambda 平台的无服务器功能和 API、核心基础架构组件(如 VPC、ASG、ELB)、认证和授权、应用和基础设施监测和持续集成 / 持续部署工具等。
其中,最能从 Crosswalk 受益的是 AWS 中以 Kubernetes 为中心的 EKS 平台。 为了支持 EKS,如今开发者要进行超过 20 页的手动步骤,这超出了大多数企业可以负担的时间成本和技术实力。 Pulumi 能够对其进行抽象,将必要的资源减少到少量代码行。
5. IBM 与 Cisco 合作开发多个平台
近日,Cisco 与 IBM 共同宣布将合作开发多个平台, 包括基于 Kubernetes 的 IBM Cloud Private、Cisco HyperFlex、HyperFlex Edg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平台。
作为本次合作的一部分,Cisco 还将支持 IBM Cloud Pak for Applications,这是 IBM 在其 HCI 平台上实现自动化容器化应用程序打包和部署的一套工具。此外,Cisco 还提供 Cisco Intersight,这是一套 SaaS 管理应用程序,IT 组织可以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远程管理这些平台。Cisco 还拥有一套托管服务,可使基础 IT 基础架构保持最新状态。
IBM 和 Cisco 也正在努力提供 Cisco 的虚拟应用程序中心基础架构(ACI)软件,用于在 IBM Cloud 上联网 VMware 虚拟机。 Cisco 产品管理副总裁 Kaustubh Das 指出, 这种能力将使 IT 组织更容易构建跨越运行内部部署和 IBM Cloud 服务的 Cisco HCI 平台实例的混合云计算环境。
6. KubeCon China 2019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19 将于 6 月 24 日 - 26 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将由 14 场同场活动、8 场快闪演讲、32 场主题演讲、252 场分论坛、324 位演讲嘉宾组成,有超过 3000 的开源精英参会,将围绕 Kubernetes、Prometheus、Envoy、CoreDNS 、OpenTracing、Fluentd、gRPC、containerd、rkt、CNI、Linkerd、Helm、Rook、Harbor,etcd 等项目,进一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当下成果以及未来趋势。
大会直播链接:
https://www.lfasiallc.com/events/kubecon-cloudnativecon-china-2019/livestream/
大会全部活动日程中文版本:
https://events.linuxfoundation.cn/events/kubecon-cloudnativecon-china-2019/schedule-chinese/
博文推荐
1. 《如何使用 Prometheus 大规模监控应用程序》
在本文中,Paul Brebner 将详细介绍 Prometheus 这款开源监控工具,关键要点如下:
-
如何使用 Prometheus、Apache Kafka 和 Apache Cassandra 技术从流数据中实现异常检测;
-
Prometheus 组件包括 Prometheus 服务器、度量数据模型、内置图形 GUI 和本机 Grafana 支持;
-
使用 Prometheus,你可以监控应用程序指标,如吞吐量(TPS)和 Kafka 负载生成器;
-
节点导出器可用于监视主机硬件和内核指标;
-
Prometheus 的内置图形功能有限,需要添加 Grafana 提供扩展功能。
文章链接:
https://www.infoq.com/articles/prometheus-monitor-applications-at-scale/
2. 《最全的微服务知识科普》
微服务是指开发一个单个小型的但有业务功能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处理和轻量通讯机制,可以部署在单个或多个服务器上。它还拥有实现跨团队解藕,实现更高的并发等优点。 本文将从 RPC、注册中心、配置中心、任务调度、统一监控等方向,详细为读者科普什么是微服务。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AltPlwo9nddBZ69r7ao1Q
AI 资讯
1. 谷歌、CMU 联合推出 XLNet
上周,Google Brain 和 CMU 共同推出了面向 NLP 预训练的新方法 XLNet,它在 SQuAD、GLUE、RACE 等 20 个 NLP 任务上超越了 BERT 的表现,并刷新了 18 个任务的 SOTA 结果。
根据介绍,XLNet 是一种泛化自回归预训练模型,它有两个特点:
-
通过最大化所有可能的因式分解顺序的对数似然,学习双向语境信息;
-
用自回归本身的特点克服 BERT 的缺点。
此外,XLNet 还融合了当前最优自回归模型 Transformer-XL 的思路。
虽然新方法在性能上实现了对 BERT 的全方位 “碾压”,但美好的成果总是非常费钱的,XLNet 也不例外。据了解,XLNet 用 512 个 TPU 训练了 2.5 天,训练总计算量是 BERT 的 5 倍,语料规模是 BERT 的 10 倍!
目前,XLNet 的代码和预训练模型已经在 GitHub 上放出。
2. Steam 上线机器学习入门游戏
今年 1 月,一款以机器学习为卖点的模拟经营游戏《while True: learn()》(《当条件为真》), 悄悄上线 Steam 游戏商店,五个月后,它在一片 “特别好评” 中迅速走红:
你虽然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有所建树,但你的猫似乎更在行。你现在需要解决障碍,建立一套人与猫间的翻译系统(鬼知道这只猫还有什么能耐!)。赚钱,养活你的猫并了解机器学习是如何运作的!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公司的技术总监 CTO,参与到系统的核心编程工作中去,游戏内容涵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丰富知识点和实用方法——有猫、有 程序员 梗、还有防辐射的仙人掌,似乎令人难以拒绝。
其他
1. Linux 内核被曝 TCP“SACK PANIC”漏洞
近日,Netflix 工程师在 Linux 和 FreeBSD 内核中发现了多个 TCP 网络漏洞。漏洞与最小分段大小 (MSS) 和 TCP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SACK)有关,其中最严重的漏洞绰号为 SACK Panic,允许远程对 Linux 内核触发内核崩溃。
现在这些软件缺陷已经指派给了多个 CVE(公开漏洞和暴露问题,Common Vulnerabilities & Exposures)。其中,CVE-2019-11477 的严重性被指派为“严重”(Important),CVE-2019-11478 和 CVE-2019-11479 的严重性被指派为“中等”(Moderate)。
最严重的漏洞影响 Red Hat、Debian、Ubuntu、Amazon Web Services 以及更高版本的 SUSE。对于该漏洞除了下载补丁之外,还可以 通过将 /proc/sys/net/ipv4/tcp_sack 设置为 0,禁用 SACK 处理。
2. 华为正式对美商务部提起诉讼
路透社 6 月 22 日报道,美国法院文件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于 21 日对美国商务部提起诉讼。美国商务部扣押华为设备并迟迟不作出相关决定的行为“非法”。 2017 年,华为的多件原产,包括一台电脑服务器和一个以太网交换机,被扣押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
诉讼文件表示,设备被扣后,华为按要求提交了相关信息,并被告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通常在 45 天内作出设备是否需要出口许可的决定。迄今为止,设备已被扣 20 多个月,而美国商务部仍未作出决定。
3. 美国“实体清单”新增五家中国企业
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在当地时间 6 月 21 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其新增五家禁止美国供应商采购部件的中国实体。这五家实体分别为天津海光、中科曙光、成都海光集成电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美国商务部文件称,上述五家实体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与上述中国公司做生意的美国企业需要获得美国政府许可,才能够出售自己的产品,对此类许可的审查采取否决推定的原则。相关决定于 6 月 24 日生效。
开心一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积木 Sketch 插件进阶开发指南
- 积木式开发体系的原理与应用
- 京东商城积木框架移动端动态化方案实践
- Scratch 3.0 发布,用搭积木的方式编程
- 基于 Laravel + Vue 实现的 Web OS 系统 —— 积木云
- JimuReport 积木报表 1.3.3 版本发布,可视化报表工具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Making Things See
Greg Borenstein / Make / 2012-2-3 / USD 39.99
Welcome to the Vision Revolution. With Microsoft's Kinect leading the way, you can now use 3D 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to build digital 3D models of people and objects that you can manipulate with g......一起来看看 《Making Things See》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