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scrum之思考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你们的开发流程是敏捷的吗?是的。你们的开发敏捷吗?没有。每个互联网或者IT公司都会提敏捷开发Scrum,可往往很多公司的开发并不高效敏捷,为什么呢?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上摘自百度百科。20年前,在上海上班通勤效率还是很低的,如果有一个地铁在家和公司之间,就方便好多了。需求是地铁吗?不是,客户的需求是方便快捷。解决方案的重要要素是地铁,具体的方案就是找个地铁能到附近的公司上班,然后在地铁站附近买个房。

你们的开发流程是敏捷的吗?是的。你们的开发敏捷吗?没有。每个互联网或者IT公司都会提敏捷开发Scrum,可往往很多公司的开发并不高效敏捷,为什么呢?

什么是敏捷?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用户的需求真是需求吗?

20年前,在上海上班通勤效率还是很低的,如果有一个地铁在家和公司之间,就方便好多了。需求是地铁吗?不是,客户的需求是方便快捷。解决方案的重要要素是地铁,具体的方案就是找个地铁能到附近的公司上班,然后在地铁站附近买个房。

10年前,在上海上班通勤效率还是很低的,家离地铁站还有2站公交的距离,每天走走好累。需求还是方便快捷。解决方案是搞个自行车,最好是折叠的,可以带上地铁。

5年前,在上海上班通勤效率还是很低的,自行车不能带上地铁成为共识,也出现了相关的法规。那么,怎么满足需求?其实那个时候就有永安或者别的自行车公司搞的共享自行车了,有个停车桩,交上押金,就可以骑走。

2年前,在上海上班通勤效率还是很低的,当年的共享自行车渐渐没落了,找不到可用的车。因为,新的ofo和摩拜出现了,随停随用的共享自行车,扫码骑走,大大的便利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讲这个故事真的很反应问题,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需求或者说一直都没有大变化的需求,我们可以有好多的解决方案,从不同角度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其一,不要把解决方案变成了需求。

其二,解决方案有好有差,有快有慢,有层次递进,可以不追求大而全,可以从小而快开始着手。

其三,适者生存,只有更适应变化,才能活下来,环境变化快,解决方案变化也要快。这个例子还只是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如果需求也实时的在变,开发如何才跟的上?方法就是小步快跑。

谁是用户都没搞清,你能搞清需求?

再说一个关于需求的故事:

当我们去一家医院的时候,先挂号,排个队,在就医,排个队,医生看完要去抽个血,OK,先排队缴费,再排个队抽血,再拍个片,继续排队,做完必要检查,终于回医生那里,医生给个结论,好,去排队拿药吧。

当我们一直抱怨医院体验差的时候,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医院的运营,发觉医院其实效率很高啊。一个医生,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可以看上上百个病人,平均下来每个人5分钟,100个人就是接近8个小时了。挂号缴费处也一样,每个窗口每天接待的人有数百,高的可以上千。抽血,X光机啥的,每天也是满负荷运行,绝对每时每刻都在创造价值。如果你是院长,医生的成本,辅助人员的成本,器械的成本,然后每个病人的收入来核算,根本就不需要关心每个病人就医的体验啊,病人的时间成本,根本就无法核算到医院的收入里。

好,那么假设你是产品经理,来服务院长提出的医院科技化项目,你会从哪个方面入手?

缴费处增加手机支付,减少找零的时间。

抽血等处增加自动拿号机,可以减少一个人工。

安排一个专职人员在医生诊室门外维持秩序,因为秩序越好,病人进出中间衔接的时间越短,医生的利用率越高。

还有网上挂号啥的,用互联网的方式替换一些人工工序,增加效率。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来服务的是这个医院是个私立医院,真正掌权人是投资人,要求你从病人的角度来改善,你会怎么搞?

2个医生同时坐诊,一同会诊一个病人,互相商量,一同看诊,以防出现问题。

每个医生配一个专职的护士或者勤务,病人来了,帮忙把各种检查陪同做完。

X光,B超,最好每层楼都配上,随到随用,限定医生诊室到检查室步行距离不可以超过200米,不可以跨楼层。出来的报告都直接送医生的桌上。

看完病,护士一路护送你出门,并叫好快递,送药上门。做好记录,定期回访,如果之后还需要的话,按时快递药品给病人服用下一个疗程。

病人的病历啥的全都搞上系统,自己和家人可以方便的调阅。缴费?不存在的,病人的支付宝账号,医保账号都在系统里,用多少,哪些可以报销,勤务人员全帮你搞定,定期给你寄个账单,你签收就好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需求方的时候,解决方案可以很不一样。都说是用户的需求,哪个用户先搞清楚,差别会很大。

如何敏捷?

好了,说回敏捷,我们如何敏捷?

1或2周一个迭代,站会,grooming,planning,回顾。scrum master,project owner,开发,测试。角色,制度等等都不是敏捷的必要因素,敏捷不是形式主义。既然以上这些都不重要,那么什么才是核心?敏捷定义已经说了,用户需求是核心。用户的问题越快解决了,我们就越敏捷。开发的速度,测试的速度,需求确认的速度,都不是敏捷的速度,敏捷讲究的是端到端,从用户提出问题,到看到改变和改善的时间,所有scrum小组的成员其实都只有这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工作。

第一版本

为了让用户更快的看到效果,当然要更快交付,才能更快的改变。很简单的道理,要交付的更快,要让交付项更小,更少,更原子化。

特别是第一版的交付,交付内容特别要慎重。想象一下,我们需要一个贷款业务的系统,我需要App,申请系统,审核系统,风控系统,用户系统,营销系统,账务还有其他(短信)。怎样裁剪?什么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原子化的?第一,主流程能跑的所有系统,

App,申请系统,风控的一部分,用户的基础系统,账务记录。

第二,从用例出发,排出优先级,去除不必要的用例

此处埋个坑,下次有时间找个地方专门讲删减不必要的用例的例子。

第三,将大的系统先化为小的模块,大的模块变成小的接口

App可以只选一个平台的,android或者ios

申请系统可以只做固定流程的,不搞动态流程或者多套申请流程的系统

风控可以只有框架,数据输入和结果输出,没有任何具体规则

用户系统只记录下数据就行

账务有个账务表记录,还款,结清等后续迭代再说

第四,用户能看的到的,优先级高些

界面上的东西,元素,可以先预留,功能再改或者做一些mock,真实交互这回事从现实角度来说,可能比产品经理画的各种饼都有效,用户是从真实产品的ui来认识我们的系统的,也只有看到真实ui后,产品经理再画饼才会更有效和真实。

日常迭代

在第一版之后,如果要快,就安排尽量短的迭代周期,2周或者1周迭代,尽量小而明确的功能,改进上线反馈,改进上线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目标是改进的点(解决方案)上线后用户是否能真实感受到效果。

如果PO对需求把握不对,或者没有充分调研,遗漏了重要细节,那么后面的全白扯。如果测试误算了测试范围,导致上线后,出现Bug,造成返工。如果开发自以为是的增加了附加功能,画蛇添足。这些都不敏捷,首先要统一敏捷的认识,就是我们这组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解决真实的问题。

局部效率不能带来全局的效率,某个角色的效率可以影响但并不能决定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效率

产品层面,分析和厘清真实需求,想一个合适的,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参考前面出行的例子),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这个能力,不过看准解决问题的方向,别带错路,这个是基本要求。

开发层面,需求变小了,原子化了,做的事情会更简单些,更长远的问题会考虑的少,从长久来说,会有问题,所以,要适时的提一些技术改进点和长远规划性的东西,前面贷款的例子,之后各个系统都需要做全,所以埋的坑都要自己填,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挖坑太深。

运维方面,迭代的增多,会导致上线的频繁,复杂度的大大增加,更合适的DevOps的系统工具,和测试结合,单元测试,接口测试,集成测试,各个环境的部署等等问题,应运而生,在这个敏捷与微服务流行的年代,注定了运维会有更重的任务

测试角度,快速就代表着混乱,如何在混乱中生存,原始的方法论就变的过时了。刚才说的单元测试要和开发一起做,提高覆盖率。各种自动化 工具 用起来,jmeter,postman,配合写点代码,写点脚本,来跑自动化的接口和集成测试。

小结

这里说了很多具体的事项,还可以有很多,这些是敏捷的手段,而不是敏捷本身。敏捷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核心:更快更好的解决真正的问题,用户的问题,让用户开心。最后说个玩笑,一天一个人跑来问我,南京东路地铁站怎么走?我说,离这里还挺远的,要2公里,先沿着XX路,再转弯……。你去那是见朋友?不是,想去做地铁。哦,这附近就有地铁站,可以不用去南京东路啊?因为我想去豫园玩,所以去南京东路坐地铁,最近的地铁站在哪?豫园人白天很多,可以晚一点去,人少,你可以先逛外滩,再去豫园,从外滩走到头就到豫园了。嗯,挺好,那外滩怎么去?你现在就在外滩……这里是陈毅广场。我想,这个游客后来一定玩的挺开心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创投之巅——中国创投精彩案例

创投之巅——中国创投精彩案例

投资界网站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8-11 / 69.00

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与创投行业密不可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资本与科技的结合,缔造了众多创业“神话”。回顾这些科技巨头背后的资本路径,可以给如今的国内创业者很多有益的启发。 本书从风险投资回报率、投资周期、利润水平、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筛选出了我国过去几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业投资案例,对其投资过程和企业成长过程进行复盘和解读,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优秀创业公司的价值与卓越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一起来看看 《创投之巅——中国创投精彩案例》 这本书的介绍吧!

RGB转16进制工具
RGB转16进制工具

RGB HEX 互转工具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